外匯風險管理戰略是經濟主體在外匯風險管理中的指導思想,具體可分為以下三大類:
一、完全避險戰略
完全避免外匯風險的管理戰略,是指經濟主體在涉外業務中盡可能地阻止外匯風險的形成,以避免匯率波動可能帶來的風險損失的外匯風險管理戰略。該外匯風險管理戰略要求兩項主要客觀條件:其一有關的風險管理措施對生產和經營的消極影響極小。如采用本幣計價法可以通過消除外幣因素而阻止外匯風險形成,但是這以對方能夠接受并且不提出附加條件為客觀前提。其二,風險管理中的交易成本較低,這是一種極端謹慎的避險策略。
二、積極的外匯風險管理戰略
積極的外匯管理戰略,是指經濟主體積極地預測匯率走勢,并根據不同的預測對不同的涉險項目分別采取不同措施的風險管理戰略。如在頂側到匯率變動對其不利時,企業采取完全或部分避險的管理手段;在預期匯率變動對其有利時,企業承擔外匯風險以期獲取風險報酬。采用這種避險策略要有如下要求:其一,經濟主體有很強的預測匯率變動方向的能力,可以在多數情況下做到準確預測,從而要求經濟主體擁有信息網絡和高素質專業人才等內部條件和經濟環境相對穩定等外部條件。其二,經濟主體有較強的抗御匯率波動沖擊的能力。
三、消極的外匯風險管理戰略
消極的外匯風險管理戰略,是指經濟主體對外匯風險采取聽之任之的態度,勇于承擔一切外匯風險的風險管理戰略。如果匯率變動對其有利,它就獲取風險報酬;如果匯率變動對其不利,它就承擔風險損失。這種風險管理戰略要求三項基本的客觀條件:其一,外匯風險管理措施的交易成本較高,風險管理明顯影響企業的國際競爭能力。其二,經濟主體具有很強的抗御匯率波動的能力,短期匯率波動可能帶來的風險損失不會影響企業生產和經營計劃的實現。其三,涉外業務在企業經營中具有次要地位,外匯風險對企業的影響較小,從而無建立外匯風險管理機構和避險措施的必要。